登录/注册 搜索

山东商报非遗周刊整版报道省级非遗陈楼糖瓜:从陈楼糖瓜开始 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发布时间:Aug 15, 2024 | 作者:文旅动态


近日,山东商报非遗周刊整版报道省级非遗陈楼糖瓜。糖瓜制作技艺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陈楼糖瓜是莱芜地区特产,制作技艺始于清朝同治年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杨庄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工作不断推进,非遗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杨庄镇建立起从非遗传承、创作到产品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提供相关产业的培训和支持,推进非遗项目之间的相互配合,帮助合作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目前,杨庄镇从事糖瓜制作的手艺人有100余人。每年春节前后三个月的时间,7个糖坊不间断加工,能生产糖瓜约70万斤,成品100余万个,产值1000万元,有效发挥非遗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陈楼糖瓜也实实在在地甜进了百姓心里。


  作为地方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不仅是文明传承的独特载体,更在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过程中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今年,山东发布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其中,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薪火相传非遗织梦——陈楼糖瓜引领非遗赋能杨庄乡村振兴》入选乡镇(街道)典型案例。

  项目“联姻”,延长非遗产业链

  “二十三,糖瓜粘。”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小年。根据民间习俗,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糖瓜。一个个糖瓜晶亮莹白,咬一口脆甜香酥,齿颊间满是麦芽糖的清香。吃糖瓜寓意未来生活甜蜜美满。近年来,在网络中人气颇高的陈楼糖瓜就出自杨庄镇陈家楼村。

  糖瓜制作技艺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陈楼糖瓜是莱芜地区特产,制作技艺始于清朝同治年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麦等种子在发芽时会产生淀粉酶。将麦芽与其他粮食作物混合,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粮食中的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这种方式制作的麦芽糖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食材。陈楼糖瓜的主要原料就是麦芽糖。经过熬糖、炒糖等步骤,麦芽糖变得焦黄透亮,随后的拔糖环节,空气进入糖中,形成了中空的糖管。

  随后的一道工序是“勒断成球”,指的是将拉扯成为长管状的糖用细麻绳勒成小段,经过反复摇晃,最终形成球形的糖瓜。此过程中使用的细麻绳是来自于杨庄镇的另一省级非遗项目——高家店麻绳。

  杨庄镇高家店村是远近闻名的打绳专业村。高家店麻绳制作技艺起源于明代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上世纪80年代前,种麻和纺织麻绳是高家店村民重要的业务。村中生产的麻绳多用于交通运输以及建筑业。如今,用古老纺车制作麻绳的方式也向机械化转变;一些行业在作业中用尼龙绳取代了麻绳;以麻绳制作技艺为基础,当地绳网、尼龙绳生产企业不断兴起。与此同时,高家店麻绳在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杨庄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工作不断推进,非遗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杨庄镇建立起从非遗传承、创作到产品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提供相关产业的培训和支持,推进非遗项目之间的相互配合,帮助合作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产业发展,甜进农户心里面

  目前,杨庄镇从事糖瓜制作的手艺人有100余人。每年春节前后三个月的时间,7个糖坊不间断加工,能生产糖瓜约70万斤,成品100余万个,产值1000万元,有效发挥非遗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陈楼糖瓜也实实在在地甜进了百姓心里。

  在杨庄镇,非遗在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年,糖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佃起成立了自己的糖坊。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糖瓜的生产效率和品质,采用“非遗工坊+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村居农户就业。除陈佃起糖坊外,西李糖瓜产业园、陈佃怀糖坊、陈守祥糖坊等7个糖坊积极投入生产,让陈楼糖瓜更好走向市场。依托杨庄镇糖瓜制作技艺、高家店麻绳2项省级非遗项目,6项市级非遗项目,当地成立了杨庄镇非遗生产性保护工坊。该工坊2023年入选“济南市泉城非遗坊”名单。“非遗工坊+农户”成为了杨庄镇的幸福公式,更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科学范式。

  与此同时,当地积极举办各类活动,扩大陈楼糖瓜的影响力。2024年,杨庄镇在陈楼村举办了小年民俗活动,还组织杨庄镇陈东村参加第一书记赶大集等活动,宣传当地传统手艺,让糖瓜产业走出去,把经济收入引进来。

  除了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外,传承乡村文化的使命感与自豪感也成为当地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杨庄镇注册成立杨庄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并将杨庄镇的非遗项目纳入研究会的保护序列中,截至目前,共吸纳50多名年轻人成为研究会会员。

  传承技艺,打造地区新名片

  杨庄镇非遗资源丰富,共有非遗项目10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7项、区级1项。这里也是山东省文化生态名镇,风景秀美、人民淳朴,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草木清香混杂着糖瓜的香甜,这是杨庄镇的特色气味,也熔铸着地区的独特发展气质。

  从非遗传承到产品设计生产,再到产品销售,产业环节被打通,杨庄镇的糖瓜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相关部门鼓励、支持传承人通过各种渠道探索开展非遗技艺传播、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在调动传承人积极性的同时,更拓宽了销售渠道,擦亮了“陈楼糖瓜”项目品牌。此外,杨庄镇通过减税优惠等方式,鼓励农民合作社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

  现在,陈楼糖瓜不仅在十里八乡广为熟知,更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向全国推介了当地的新名片,全面叫响了非遗品牌。借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传统美食的名气愈发响亮。陈楼糖瓜也成为当下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2024年,一位短视频制作者通过作品展示了糖瓜制作过程,视频发布后获得256.3万点赞、7.2万评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利用以陈楼糖瓜等为代表的非遗资源,杨庄镇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果。近年来,杨庄镇多次组织参加文化活动和推介会,并做文旅特色推介。活动现场的非遗展区,梅氏烙画、燕氏精锡紫砂镶嵌技艺、高家店麻绳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售卖非遗产品,众多市民来此打卡、体验、购买,多彩非遗“花团锦簇”。

  借助每年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糖瓜贺岁过小年等节日节会活动,也将杨庄镇的非遗名片递向校园与课堂。此外,杨庄镇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陈列、展示原始生产工具560件,图文资料1200张。这里成为开展保护弘扬传承非遗活动的重要场所。众多青少年走进传习所,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在非遗传习所和各活动的带动作用下,杨庄镇年接待游客实现了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