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进万家!这些莱芜非遗喜庆、热闹、氛围感拉满……
发布时间:Feb 1, 2023 | 作者:文化活动
春节匆匆过去,大街小巷的年味却久久不散。元宵将至,莱芜区的“非遗”文化也在不断各显神通,为广大群众带来文化大餐。记忆里的节日氛围,也就在这“非遗”技艺中鲜活起来,勾起人们心目中最为浓烈的回忆。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艺术。
莱芜梆子以莱芜为中心的鲁中腹地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代表了爽直粗壮的泰沂山区人民的性格特点。因此深受莱芜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家乡戏”。
莱芜梆子唱腔清亮高昂、气氛热烈,表演朴实生动,使人感到亲切、生动,别具风味。也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近日,由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演出的“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2023年莱芜区冬春文化惠民季演出活动每天上午十点正在红石公园激情上演。莱芜梆子以莱芜为中心的鲁中腹地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代表了爽直粗壮的泰沂山区人民的性格特点。因此深受莱芜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家乡戏”。
山口社火包括:“龙灯”俗称“耍龙”、“舞狮子”、“秧歌舞”、“大头娃娃”、“踩高跷”、“赶毛驴”、“撑旱船”、“水流星”、“抬芯子”、“小车舞”、“蝴蝶舞”等十几样传统舞蹈组成。
演员们个个身怀绝技,自己动手制作道具,用娴熟传统表演形式,打造出地方传统文艺品牌,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每年春节前后,社火队便开始忙碌起来,走乡串户进行表演。这是一个村民自发组织而成的演出团队。据考证,山口社火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成为了莱芜地区颇具名气的一项民俗表演,并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芯子又称垛子、平垛,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间传统杂耍技艺,有200多年的历史。芯子一开始多用于迎神、赛会,后成为灯节游艺节目。
中茶业村“抬芯子”表演已有100多年历史,每年春节前后,走街串巷,给周边十几个乡村送去节日祝福和欢乐。
抬芯子集民间舞台戏剧和节日庙会伴玩为一体,精彩灵巧,展现了许多民间经典故事。花样繁多、幽默诙谐的表演,加深了当地乡民之间的生活感情,同时也增强了当地民间文化的成长活力,使年味更足。
喧天的锣鼓、欢快的秧歌,余音萦绕的莱芜讴,浓浓的年味持续不断,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做足了准备。你有多久没有感受过这些最接地气的民俗氛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