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莱芜战役——吐丝口攻坚战


吐丝口位于莱芜城北28华里处,明水、博山通往莱芜城的“丫”字形路交叉点的中央,是由胶济路进入鲁中的咽喉,俗称口子、口子街。明嘉靖时称吐子口,民国初称口子镇,因当地盛产蚕丝,又是鲁中蚕丝的集散中心,故雅称吐丝口。1949年定名为口镇。

莱芜战役即将打响前夕,富有守备经验的十二军新编三十六师奉王耀武之命接替了一一一师的防务,进驻吐丝口,李仙洲也在这里储备了上百吨的弹药及数十万斤的粮食。显然,是想把这里作为永久的据点。国民党军知道吐丝口战略位置的重要,下定了决心死守吐丝口。华野部队自然更清楚吐丝口位置的重要性:若攻克吐丝口,便可分割敌之南北联系,既能切断莱芜城之敌的退路,又能截击明水援敌的进路。为慎重起见,华野前委命令富有攻坚经验的第六纵队3个师及鲁中军区警四团全力攻歼吐丝口之敌。

六纵接令后,即将指挥部设在吐丝口西南约6华里的片家镇村。司令员王必成、副司令员皮定钧一边安顿,一边召集当地地方党组织及武工队负责同志调查了解情况。吐丝口四街的党员干部积极配合,共同绘制了吐丝口内、外地形图,把吐丝口的大街小巷、广场及所掌握的敌人据点、碉堡的位置一一标在了上面。依据地图,六纵又组织人员进行了实地侦察。根据地方党组织所绘地图和部队侦察情况,纵队决定采取3个步骤来解决吐丝口之敌:第一步是侦察战。查明外围情况,肃清外围敌人,求得包围敌人。第二步是攻城战。因吐丝口周围有外壕、鹿寨及泥石混筑的围墙,墙上有碉堡、掩盖部,因此,消灭这股敌人要视能否登上城墙、控制城墙而决定,突进城墙就等于完成了任务的一半。第三步是突进城墙后,割裂敌人防御体系,一面监视并消灭坚守顽抗之敌,一面直捣敌人的防守重心而围歼之。

战斗定于20日20时发起。依据部署,华野各参战部队于20日16时开始运动,18时许,先后进入预定阵地。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开始围歼吐丝口之敌。20时许,北风凛冽,寒气袭人,吐丝口四周一片漆黑。担任吐丝口主攻的第十六师开始围墙攻击。其兵力部署是:四十八团从南面冶庄、田庄之间攻击,四十七团从西围墙南段进攻,四十六团除以一个营控制冶庄外,主力随师部在冶庄以南之张高庄集结作为预备队。因控制外围时未发生战斗,师部估计敌未发觉,遂令四十七团、四十八团各组织一个突击营,每个突击营再指定一个突击连,隐蔽插进镇内。为配合部队歼敌,地方党组织事先从干部、党员、民兵中挑选了身体强壮、表现积极和勇敢的30多位同志,为每个连队配备了2名作战向导。

第四十八团突击连在向导带领下,由田庄出发,沿着一条深约2米的水沟向口镇秘密运动。当逼近围墙外壕时,被敌哨兵发觉。说时迟,那时快,敌喊叫口令声未落,一个战士猛冲上去,将其击倒在地。几乎同时,该突击连其他队员一拥而上,搭人梯抢占了围墙。不到10分钟,突击连就控制了数十米长的突破口,突击营随即拥进镇内。守敌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懵头转向,不知所措,纷纷向后退去,一直退入南门及靠近西门之预定阵地。40分钟后,四十八团全部通过这一缺口突入围墙,并乘胜扩大战果,向镇内发展,控制了部分民房。守敌弄清形势后,以一个连的兵力在密集炮火支援下向四十八团反扑。四十八团先以猛烈炮火打击敌人,继以步兵勇猛出击,将该连全部歼灭,俘虏10余人,巩固了既得阵地。

此时,攻击西围墙南段的四十七团因受到铁锅厂据点之敌的阻击,偷袭未成,没有及时突进围墙。只好采取迂回战术,除以一部兵力监视当面敌人外,主力转由西南方向突进。四十八团见四十七团未进入镇内,知其受阻,便兵分3路,以一个营沿缺口向东发展直逼南门,一个营向西南胡同前进直进西大街,一个营向西北发展压制西门以南据守之敌,接迎四十七团。向东发展的一个营因敌坚守南门楼一时受阻,向西南胡同攻击的一个营也因敌人顽抗而受阻。向西北发展的一个营初始未遇抵抗,当进抵南杨家胡同及西杨家胡同一线时,驻守吐丝口之敌派遣一个连的兵力在其纵深炮火的支援下,由东向南杨家胡同及西南胡同之部队同时反击,企图打通与困守西门之敌的联系,或接应西门之敌退回东街。一时间,四十八团向西攻击的两个营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英勇善战的四十八团战士临危不惧,连续击退了敌人的数次反扑。与此同时,四十七团战士也奋力搏杀,最终通过四十八团打开的缺口突进围墙,与四十八团汇合,扭转了四十八团孤军奋战的不利态势。

被四十八团突破的缺口毕竟处在西门及南门之敌炮火的封锁之下。四十七团战士突进镇内后,南门之敌即以九二式步兵炮、迫击炮在南门楼进行扫射,缺口又被封锁,后续部队难以向镇内运动。十六师师部遂令集中炮火和兵力攻打南门,特务团炮兵营抵近南门平行射击,直轰敌军。南门守敌一个连在炮火压制和步兵攻击之下全连覆没,大部被打死,被俘10余人,南门被打通。时已至午夜。之后,十六师将向西发展的四十八团两个营撤回到原先突破口集结休整,四十七团派出一个营向守西门之敌发起进攻。西门有一个连的敌人据守,其以2个排的兵力据守铁锅厂据点及以北一线,一个排据守围墙的房子。据守围墙房子的一个排在迫击炮、火箭炮的轰击下全部被打死,但另2个排仍在凭借工事顽固抵抗,进攻西门的部队一时受阻。

担任攻击小东门至北门以东地段的十八师因事先准备不充分,部队未及时赶到,迟至23时方开始攻击。攻击开始后又受地形及敌之火力的压制,始终未能突进镇内。纵队遂令其以一个团的兵力(五十三团)从已打通的南门入镇,沿围墙向东发展,与东边部队汇合,然后协同十六师向敌师部攻击。但这一命令传至五十三团团部后天已大亮。此时,敌炮兵和飞机开始对突入镇内的十六师部队进行疯狂的火力袭击和轰炸扫射,妄图将攻击部队消灭在阵地上。六纵首长认为阵地不大,部队太多,容易遭受炮火杀伤,遂令十六师暂停攻击,除留一部分兵力控制已占阵地外,将主力撤出,整顿战斗组织,准备再战。

20日晚,吐丝口之战正在激烈进行之时,被困之三十六师师长曹振铎接连两次发电报向李仙洲呼救,未能如愿。他哪里知道,此时的李仙洲已被重重包围在莱芜城中,成了瓮中之鳖?李仙洲四面楚歌,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力量去解吐丝口之围?曹振铎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令驻守青石桥的所属一0六团火速向吐丝口靠拢,企图合兵一处,增强吐丝口的防御力量。可是,曹振铎万万没有想到,他向青石桥守敌下达的命令也被围攻一0六团的六纵十七师截获,一0六团的命运已操纵在了十七师的手中。

2月21日夜间,六纵对吐丝口之敌进行了第二次攻击。

为了有效地组织当夜的进攻,上午,六纵司令员王必成、副司令员皮定钧带领十八师师长饶守坤等进入镇内,与早已进入阵地的十六师指战员们一起研究了吐丝口的地形和敌情。决定集中第十六师、十八师共6个团的兵力于当夜歼灭吐丝口之敌。

下午16时,第十八师五十三团由第十六师打开的南门突破口进入镇内,沿南围墙向东门攻击前进,将第五十二团迎入镇内。十六师3个团则由西向东并肩突击。经过5个小时的战斗,至21时许,十八师攻占了小东门。此时,青石桥之敌已被十七师肃清,十七师业已靠拢吐丝口,准备参加攻击吐丝口的战斗。吐丝口守敌曹振铎自知援军被歼,逃已无路,再次下定了凭借工事拼死顽抗的决心。于是,攻击部队与守敌展开了逐屋、逐街的争夺战,战斗更加激烈。攻击战士占房顶,敌即在房内向房顶射击。攻击战士在墙上挖洞前进,敌即以密集火力进行封锁。守敌每放弃一座房屋,必放火烧掉,不让攻坚部队有任何容身之地,并凭借这火焰照明扫清射界,阻击攻坚部队前进。攻坚战士不顾危险,前仆后继,冒着熊熊烈火和浓烟,推墙挖洞前进,每夺得一座房院,都要同敌人展开肉搏战,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许多战士在同敌人的逐屋争夺战中牺牲,有的衣服被火烧得残缺不全,有的只剩下两只鞋子,有的肉体都被烧焦,情景十分惨烈。战后打扫战场时,一些烈士的遗体同敌人的尸体混杂在一起,实在难以辨认。经过极其艰苦的拼杀,午夜时分,攻坚部队攻占了小东门至北门以西的全部街区,控制了吐丝口全部街区三分之二的地盘,将敌人压缩到了东北隅一带。东北隅一带是敌师指挥所所在地,是敌人固守的重点。在这里,守敌有两大明显的优势。一是这里的工事构筑极其周密,二是敌人在火力组织上也有明显的优势。激战到22日黎明,六纵部队攻击到大柳巷以西时,在南北不足400米的正面,使用了5个团的兵力并肩攻击,到最后,正面缩短到了不足300米,每个团的攻击正面不足60米。特别是十六师,在一百五、六十米的正面布设了3个团的兵力。攻击面太窄,兵力过于集中,部队无法展开,又无处隐蔽,情况非常危急。司令员王必成审时度势,决定停止攻击,再次调整组织,研究战法,鼓舞士气,准备当晚再战。于是,命十八师2个团撤出吐丝口,由十六师负责监视敌人,坚持已得阵地。十六师按照纵队安排,令四十六、四十七团各派一个营正面监视敌人,其余则撤至南、北门附近休息,四十八团因伤亡较重撤至太平庄休整,前沿又形成了对峙局面。

22日黎明,曹振铎向李仙洲报告说,解放军已攻入吐丝口,新三十六师的部队已被迫撤至镇之东北隅抵抗,该师人数很少,武器也不好,并且新兵较多,战斗力极为薄弱,请部队前来增援。但李仙洲认为,曹振铎向来遇有接触,即行叫苦,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严重。当即电复曹振铎尽力抵抗,并派兵由东面出寨绕解放军背后,内外夹击。解放军腹背受敌当不能支而撤出寨外,俟天明看情况再行派队增援。

22日上午,困守吐丝口东北隅的敌人数次向六纵既得阵地反扑,企图将四十六、四十七团留守部队赶走,均未达到目的,前沿仍在对峙中。

中午,华野司令部得到消息说,李仙洲集团七十三军、四十六军共5个师准备放弃莱芜城向吐丝口方向突围,并命令新编三十六师全力固守吐丝口作为侧应。陈毅、粟裕分析认为,敌人会在中午饭后,最迟23日晨突围,如吐丝口再攻不下,将大大影响战局。故令六纵在攻击吐丝口的同时,派出一部分兵力在吐丝口以南截击敌人,协同兄弟部队将突围之敌全部围歼于运动之中,不使一个漏网。六纵司令员王必成等接令后分析认为,六纵既要攻克吐丝口,又要堵击莱芜城突围之敌,双重任务,十分艰巨,战场形势又急剧变化,对纵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无论如何,一定要从全局着眼,克服一切困难,不惜任何代价,坚决完成华野首长交给的歼敌任务。为此,决定调第十八师于当日下午进至吐丝口以南,选择有利地形,布置钳形阵地,隐蔽埋伏,堵击由莱芜城北窜之敌;第十六、十七师于黄昏后继续攻吐丝口,当夜解决残敌,并随时准备参加围歼由莱芜城北窜之敌的战斗。

第十八师受领任务后,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构筑工事,补充粮弹,进行伪装和战斗动员,准备堵击敌人,至16时,第十六、十七师完成了攻克吐丝口的各项战斗准备。十七师一个团已进入镇内,并接替了东大街北边十六师的防务。

17时许,在六纵十六师、十七师对吐丝口发起总攻之前,敌人率先集中各类炮火对攻击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反击,攻击部队因受到损伤,不得不又一次整顿战斗组织,将总攻时间推迟至21时开始。总攻开始后,第十七师由西、西北向南攻击,第十六师以两个团的兵力由西南向东北攻击,纵队特务团一营在东北角佯攻。此时,敌人已退守预定固守阵地拼死顽抗,每座房子、每条前沿街巷均用密集火力封锁,战斗空前激烈。第十六师的两个团分别由东大街南段及小东街阵地全力向东北攻击,连续夺占了几栋房屋。当进展至刘沟胡同时,敌人向被占领的房屋发射出大量的燃烧弹和照明弹。顿时,浓烟滚滚,烈焰冲天,火云漫卷,相邻的几条街巷变成了一片火海。攻击战士毫不畏惧,冒着熊熊烈火,继续奋勇攻击,与敌人展开激战。第十七师投入战斗后,以爆破开路,或避敌之火力通墙壁,或以炸药直接爆炸敌人的地堡,逐墙逐屋向前推进,充分显示了爆破的威力和作用。在一所大瓦房内,数敌顽固反抗,爆破手艾青时带领爆炸组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英勇冲锋。在一刻钟内,艾青时一人一气炸开6道障碍,为突击部队开辟了攻击道路。经20多分钟的战斗,瓦屋内的守敌全部被歼。艾青时完成任务后却不幸被流弹击中,光荣牺牲。在艾青时的鼓舞下,十七师接连攻占了四条街巷和一个弹药库,缴获了大量的迫击炮弹和手榴弹。十七师战士越战越猛,拂晓前,攻至敌师指挥所盘踞的核心阵地关帝庙。随即,十七师师、团领导干部全部亲临一线,开始组织指挥对关帝庙守敌的突击。爆破组在轻、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将敌人院墙炸开一个六、七米长的缺口,突击队趁爆炸的烟雾冲进突破口,与敌人展开逐墙、逐屋的争夺战。终因攻击面太狭窄,突击部队侧翼暴露,后续部队又受到敌六0炮、掷弹筒火力的压制无以为继,突击队伤亡过大,被迫停止攻击。

这时,与敌激战于刘沟胡同一带的十六师的攻击正面宽度也仅有100余米,部队过于密集无法展开,在敌六0炮、掷弹筒、山炮的轰击之下,伤亡更大。天明后,已无力继续进行攻击,只好以少数部队坚守既得阵地,大部兵力调到南门至西门围墙内一线隐蔽集结休整,前沿遂又成对峙状态。

六纵对吐丝口强攻不下,虽然不够理想,却坚定了莱芜城之敌向吐丝口方向突围的决心,敌人向吐丝口突围恰恰又成为华野在运动中全歼李仙洲集团的先决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吐丝口攻坚未果,可谓是歪打正着。

来源:《莱芜印象——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