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林”——大芹村吕氏家族墓地
大芹村吕氏家族墓地,位于张家洼街道大芹村西南,墓地坐北向南,南北长45米,东西宽40米,总面积1800平方米。
在大芹村村西,有一片树木成荫的园子,园子前面是被村民称为河沟的小河,园子里有一棵古老的黄连树,树冠如伞盖,枝繁叶茂,树荫覆盖方圆半亩左右。黄连树西,就是吕氏祖林。由于吕氏很多人在朝为官,吕氏祖林也被称为“官家林”。(插图20)
墓地由10座墓葬组成,从南往北分为三排。第一排6座,从东向西分别为二世祖吕直兴、三世祖吕希颜、吕希贤、吕希圣、吕希弱、吕希晃之墓,墓前皆有龙头石碑1通。碑大小相似,其中碑帽高0.9米、宽0.85米、厚0.27米;碑身高1.85米、宽0.78米、厚0.2米;碑座长1.25米、宽0.7米、高0.33米,碑皆为道光三十年所立,其中吕直兴碑碑身为2008年重修。
第二排东侧为始祖吕信复墓,西侧为三门四世祖吕浩墓。
第三排东侧为三门五世祖吕锡墓,西侧为三门五世祖吕惠墓。二三排墓只剩坟丘,石碑皆为现代重修。
墓地中墓葬排列严格有列,对研究清代墓葬制度有重要价值。大芹村吕氏家族墓葬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
大芹村位于莱城以北,紧临东芹村、沈家庄,王善河从村北流过,旧莱明路穿村而过。据村民传说,大芹村原名禽村,因为觉得这个名字不雅,又由于村旁的河沟里长满了野芹菜,故改称芹村。为避免重名,改称大芹村。从地名沿革资料来看,民国初期大芹村曾隶属于王善保、矿山区,后隶属于张家洼镇。2000年建立张家洼街道后,隶属至今,村庄名称在这期间一直没有变化。而据《吕氏族谱》记载,吕氏明朝二世祖迁来时村庄的名称也是芹村。 由此,大芹村原名禽村的说法大概只是一种谑称,没有实际根据。
大芹村由于吕姓居多,曾被称为吕家芹村。大芹村和东芹村、沈家庄合成“三芹村”,曾有“三芹村带上贾家庄,光姓吕的”的说法。据《吕氏族谱》记载:始祖吕信复原籍河南新安人,元末避乱登州,家于莱阳之堑水庄前。明洪武三年迁莱芜县南宫村,始祖墓在焉。嘉庆五年秋九月,改葬于芹村西阡。南宫族人复仍旧地封之,以志葬处,按大门谱载。二世祖直兴始居芹村,生子六人,分门始此。族谱上记载,三世祖分别是希颜(大门)、希贤(二门)、希圣(三门)、希弼(四门)、希 (五门)、希明(为僧)。六个兄弟,一人出家,其余五人分为五门,所以有“五门六道”之说。
由此可见,吕氏原籍河南,从河南搬到了莱阳,又从莱阳搬到了莱芜牛泉的南宫村,到二世时便迁到了吕家芹村。始祖之墓原在南宫村,嘉庆年间迁到了芹村,而在墓地原址,吕氏族人又修复了祖坟,以作纪念。
在吕氏家族经过近500年的繁衍生息中,出现过不少文人志士,微官小吏,多不胜举。但到了1862年,吕氏家族终于有进士及第,他就是文武兼备的吕宪瑞,官至许州知州,钦加三品。
明清时期的莱芜农村,多数人目不识丁。能上学者仅占少数,考取功名者更是寥寥无几。那时,学子苦读寒窗若能考中秀才,会被乡里誉为“大先生”,若能考中举人且被封官加爵,则是一县人民之荣耀。至于进士,更是众多学子终生苦读孜孜以求而极少有人实现的梦想。在清代中后期,莱芜大芹村的吕氏家族中,却先后考中了1名进士, 10名举人。由于中举者众多,大芹村曾被誉为“举人之村”。
2013年10月,大芹村吕氏家族墓地由鲁政发[2013]204号文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莱芜印象——文物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