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四支队驻莱办事处的建立及活动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之后,由于中共莱芜县委成员及绝大多数党员都带头参加了部队,致使莱芜的地方工作被削弱了。为此,1938年1月底,四支队派遣孙启明、亓象岑、毕指南、王其人、亓善青五人返回莱芜领导开展地方工作。主要任务是组建四支队驻莱办事处,动员青年参军。孙启明等人回到莱芜后,趁大集之机在方下镇鲁西村召开县委会,研究成立了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处,并决定由孙启明任主任,亓象岑任副主任。办事处成立后,积极为四支队筹集粮款,输送人员枪支,成为四支队的坚强后盾。

四支队在莱芜等地方党组织的积极支持下,力量迅速壮大,发展到12个中队、1个独立营。经过整训后,部队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各中队成立了党支部,设立指导员,排一级成立党小组,班内设政治战士,从而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部队战斗力迅速增强。为扩大部队影响,四支队先后进行了寺岭伏击战、四槐树伏击战、王庄抗击战等一系列战斗,均取得胜利。这几次战斗胜利的消息不径而走,很快传遍了泰沂山区,使我党我军声名大振,各地各阶层人民群众增强了全面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广大青壮年纷纷参加四支队,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

此时,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对山东的抗战非常关注。1938年1月15日,中央便给山东省委发出一封重要的指示信,对山东敌后抗战的战略问题作了具体指示。中央要求山东省委将工作的中心放在鲁中区,并指出鲁中区的战略重点要放在沂蒙山区,明确了山东省委的战略任务。

由于通讯条件的限制,山东省委直到2月中旬,才收到中央的指示信。这时,四支队已经转移到新泰西南部刘杜一带。根据中央的指示,省委于2月23日在刘杜召开扩大会议,分析全省的抗战形势,研究深入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及四支队发展方向问题。黎玉、洪涛、林浩、景晓村、孙陶林、程绪润、金明、夏辅仁、朱玉干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由黎玉到延安向中央汇报山东情况,同时请求派干部加强山东的工作;由林浩代理省委书记和四支队政委职务;孙陶林任政治部主任。为了适应抗日斗争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会议决定兵分两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扩大力量,开辟新的抗日活动区域。北路(第一大队)由洪涛、林浩等率领,向莱芜、博山、淄川一带发展;南路(第二大队)由赵杰、程照轩等率领,向泗水、蒙阴、费县一带发展。省委机关亦分为两部分,随部队行动。

在共产党全力领导人民抗战卫国之时,国民党顽固派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蓄意制造各种事端搞“摩擦”。济南失陷前后,国民党军统法西斯特务组织“复兴社”山东头目、顽固分子秦启荣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破坏统一战线。他大力网罗党羽,收编散匪游杂部队发展“复兴社”组织,以军委会游击别动总队第五纵队指挥名义,滥委梯队、支队“司令”,四处抢夺地盘、扩大势力。对地处鲁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莱芜,秦启荣更是垂涎三尺,志在必得。早在我党积极准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之时,秦启荣就派人于1937年9月到莱芜,以组织抗日游击队为名,破坏我党的敌后抗战工作。1938年2月,秦部又通过国民党特务、寨里高小校长巩裕斋在东关迎仙门小学召开由原各区区长等50多人参加的上层士绅名流会议,宣布成立顽莱芜县政府,委任谭远村为县长。随后又拼凑起溃散的原县区武装,成立了300多人的保安大队,由景肇岭任大队长。顽县政府成立后先驻五区鹏山泉高小,不久移驻莱芜城。进城后,谭远村即召开第二次全县上层士绅名流会议,并通知八路军四支队和四支队驻莱办事处派代表参加会议。四支队和办事处出于顾全大局和统战工作需要,派遣刘居英、朱玉干、孙启明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共代表提出:各区推举代表,召开全县代表会议,选举成立县参议会,并选举莱芜县长,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县政府。谭远村则提出:莱芜县政府已成立起来,这次会议只选举成立县政建设委员会。由于大士绅、口镇区王墨卿和辛庄区李机卿带头积极支持谭远村的意图,不同意再开代表会议成立议会选举县长,其它士绅也随声附和。虽经我方代表据理力争,但终因寡不敌众,会议最后仅推举成立了一个县政建设委员会。顽县长谭远村秉承秦启荣的旨意,立即在全县推行政令,增收土地税,并到处绑票,催逼粮款,抵制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活动。

1938年2月下旬,省委率四支队一大队北进至莱芜南部塔子、槲林前一带。当部队由新泰刘杜出发北上途经莲花山南麓天井峪村时,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纷纷要求八路军除掉和进步所谓的抗日游击队。原来和进步在新泰被秦启荣委任为第二十二梯队司令,他搜罗当地的土匪、兵痞、流氓、散兵游勇,并蒙骗部分热血青年,组成一支所谓的抗日游击队,到处勒索枪支、粮款,害得百姓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四支队指战员闻听后无不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周密策划,一举击溃了和进步部,并将其一部收编为第六中队,武中奇任中队长,李平任指导员。

继而,为顾全统一战线的大局,八路军在对和进步教育后将其释放。和进步返回莱芜城向谭远村通报了情况。谭远村一面派人去邹县向秦启荣汇报,一面诬蔑八路军破坏抗战,企图阻挠四支队进驻莱芜。但四支队不为敌所动,趁日军撤离莱芜城之机,于3月中旬进驻莱芜城,组建了抗日群众团体,并将反动维持会长王宜林捕押至八里沟枪决。之后,四支队一大队除留部分人员参与八路军驻莱芜办事处的工作,在城里筹集给养、建立政权外,部队主力撤至附近农村活动。谭远村见有机可乘,便率部突袭莱芜城,解散抗日团体,并扣押四支队留城工作的马馥塘等人。四支队以抗战大局为重,据理力争,谋求谈判解决,谭远村却视八路军为软弱可欺,而置之不理。为避免与秦部直接摩擦,四支队第一大队在林浩、洪涛率领下暂时撤到莱芜东北部苗山一带。就在八路军向苗山撤退时,谭远村依然纠缠不放,率领县大队及部分区长、区中队尾随四支队之后,伺机寻衅滋事。四支队撤退后,驻莱办事处通过各种渠道联络到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的苗山区大士绅王精一及县著名士绅宁子彬。二人前往谭远村处疏通后,谈妥双方各派代表在王家庄谈判。四支队对此极为重视,立刻指派李伯秋、孙启明、亓象岑为代表,按时达到谈判地点王家庄。但谭远村却出尔反尔、毫无信义,没有派代表前往,结果谈判无果而终。不仅如此,谭远村还变本加厉进一步加剧与共产党的摩擦,处处打压共产党。

1938年4月上旬,四支队第一大队主动撤出莱芜县境,经博山进至淄川县马棚、磁窑坞一带,与廖容标、姚仲明率领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不久改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一部会师。同时,张岗、汪洋、谢辉、崔介等率领的临沂兰陵和莒县十字路(今属莒南县)抗日武装300余人,及徐化鲁、张敬焘率领的博山抗日武装大部,都编入第四支队。4月下旬,省委在磁窑坞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由林浩主持,洪涛、廖容标、姚仲明、淄博矿区工委书记张天民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开展对敌斗争、开辟根据地等问题,决定将第四支队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并成立由洪涛任指挥、林浩任政治委员、廖容标任副指挥的南下临时指挥部,率部队南下莱芜反击顽军秦启荣部,建立以莱芜为中心的泰山区抗日根据地。同时写信通知南路部队北上,会师莱芜。

南路第二大队在蒙山接到省委的信后,立即挥师北上,于4月下旬先于北路第一大队到达莱芜城附近南白塔子、坡草洼村一带。我党先礼后兵,再次派人与谭远村谈判。而谭顽依然坚持要我军撤出莱芜县境的反动立场。当地百姓更是对谭顽的横征暴敛表示强烈愤慨,纷纷要求我军除掉这帮乌合之众、害群之马。4月28日清晨,赵杰亲率冯振武的二中队和程鹏的八中队共200余人在亓象岑的带领下向莱城行进。当进至西门时,岗哨举枪高声喊道:“干什么的,站住。”亓象岑上前几步镇定地答道:“是自己人,不要打枪,我们是谭县长调来守城的”。岗哨见来人枪在匣中,也未怀疑。亓象岑从容地走到西门岗哨的跟前,看到西门半掩着,留着一个人能出入的缝,便说:“前天谭县长、景队长召集刘绥云、王鼎三等各区长开了会议,决定从西北山区调我们来守城,部队就在后边,赶快把门打开。”门刚打开,四支队的一个班便进门下了岗哨的枪。部队又快速地沿着大街东进,进入半掩着的东门后,战士们举枪对着毫无防备的敌群说:“我们是八路军,已进城来了,快把枪和子弹袋放在地下”……至此,四支队没费一枪一弹便智取莱芜城,活捉顽固派县长谭远村等300余人,收缴其轻机枪一挺、迫击炮一门、步枪300余支,并救出被扣押的马馥塘等人。

1938年4月29日,洪涛率领的四支队北路部队与廖容标、姚仲明所率的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一部开抵莱芜城,南北两路部队胜利会师。次日,部队在莱芜城东关官寺广场召开盛大庆祝会,将四支队番号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洪涛任师长,林浩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师长,孙陶林任政治部主任,所属部队共4000余人,编为3个团及1个教导队、1个独立营。北路一、三、六、十等中队编为第一团,团长程绪润,政委景晓村(后改为罗文华),政治处主任杨纯(女),下辖5个连;南路二、五、七、八、九、十一、十二等中队编为第二团,赵杰兼团长,程照轩任政委,程鹏任副团长,刘其人任政治处主任,下辖6个连;汪洋等所率部队编为第三团,下辖4个连,汪洋任团长,张岗任政委,崔介任参谋长;另设教导队(后编入一团),徐化鲁任大队长(不久改任一团团长)。廖容标、姚仲明率部于会师后仍回胶济路北活动。

秦启荣得知我军袭占莱城后恼羞成怒,亲率一主力营由邹县、滕县兼程直扑莱芜,在泰安鲍峄山等部配合下,经新泰雁翎关抵达莱芜南部野店一带,并扣押我四支队十二中队老战士刘子升等14人。四支队顾全大局,主动由莱城撤至寨里一带,再次多方谋求谈判解决。先后动员社会知名人士范明枢、亓养斋、田佩之等人前往疏通,并派四支队驻莱办事处吴卓先、亓善青二同志到莱城与秦部谈判。林浩要求我方代表在谈判中要讲明党的抗日主张,坚持团结抗战,并指出我方的谈判条件是:为避免磨擦双方都不得进莱城;无条件释放相互扣留的人员,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吴卓先、亓善青到西关后,对方代表为秦启荣的参谋长孙钧野和莱芜县公安局长董贡如。另外,还有地方中间人士共10余人参加了谈判。开始,我代表申述了关于我方提议的谈判内容,当提到避免冲突、秦部必须撤出莱城时,对方不但不接受我方的合理建议,反而硬要将我部队逐出莱芜。我方驳斥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难当头,更应团结对敌。在莱芜土生土长的部队,为什么不能在莱芜抗战杀敌?秦方代表被质问得张口结舌无言对答。在谈到相互释放扣留人员时,秦方代表推脱责任,但终未抵赖过去。最后勉强达成协议,下次在两军中间地带兰沟崖村,继续商谈关于秦部撤出莱城和双方释放扣留人员等问题。

几天后,我方派赵笃生、陆干两同志为代表,押解谭远村到兰沟崖村谈判。秦方仍派孙钧野、董贡如为代表前往。为表示团结抗战的诚意,我方首先释放了谭远村。而秦方见我更换了代表,便翻脸不予承认前次达成的协议。他们将刘子升转移后拒不释放。在谈及秦部应撤出莱城时,他们依然顽固不化,坚持要我军退出莱芜县境,谈判遂告破裂。

两天以后,省委率四支队由寨里南下进驻鲁西镇。为了做到仁至义尽,最大限度地争取秦部团结抗日,我军派赵笃生在莱芜县委协助下,动员范铭枢、亓养斋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前往莱城疏通关系。范、亓二老苦口劝说,秦启荣却毫无悔改之意。

不久,我党又通过中间人士与秦部联系,商定在两军中间地带十里铺村,再次举行谈判,秦部代表仍为孙钧野、董贡如。在谈判中,我代表坚持要求秦部无条件释放刘子升等人,并再次提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实行民主政治、召开全县各界代表会议、民主选举县长等主张。秦部不仅不响应我方的合理要求和意见,反而一再提出四支队必须撤出莱芜。我方代表反复讲明道理予以驳斥,但终因对方蛮横无理而使谈判不欢而散。

在这段时间里,秦部一面应付谈判,一面调集泰安的鲍峄山梯队和博山的翟超梯队到莱芜,准备对我军大打出手,将我军赶出莱芜。

谈判彻底破裂以后,省委、四支队司令部和一团由鲁西镇向东进驻沈家岭,二团驻牛泉,三团驻毛埠,时刻做好了反磨擦斗争的准备。5月上旬的一天,省委和四支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攻打莱芜城。一团由沈家岭直插莱城,二团从牛泉向东进攻,三团作为预备队。一团很快拿下了莱城附近的鹿鸣山,就在准备向东面的矿山发起攻击之时,不料有人跑到我军司令部,谎称秦部从北面包抄了过来。担心遭到敌人的包围,司令部马上命令攻城部队撤了下来。

部队撤到时方下时,占据围墙,集中火力阻击尾随之敌。这时天已经黑了,秦部未敢靠近村子。为保存抗日力量,四支队决定避其锋芒,再次主动退驻鲁西镇,司令部及一、三团逐次转移至水北、泰安赵家石汶、黄前等地。

1938年6月8日,中央致电山东省委,指示山东:我党领导的基干部队可恢复和使用八路军部队番号。省委遂撤销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番号,恢复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番号。由于在此前不久,徂徕山起义主要领导者、四支队创始人之一、年仅26岁的洪涛不幸病逝,故省委调三支队司令员廖容标任四支队司令员。为支援我党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郭洪涛、赵杰率省委机关及四支队主力二、三团,由新泰南鲍出发南下滕县。

至此,省委领导机关和四支队主力部队相继撤离了莱芜。四支队在莱芜期间,处处以民族大义为重,对敌顽斗争策略灵活,在打击敌顽的同时,使自己的力量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山东军民抗战史上精彩的一笔。

来源:《莱芜印象——红色莱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