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莲花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又派刘居英到莱芜重组县委,由秦云川任书记,黄仲华任组织部长,李如瞻任宣传部长,为发动武装起义奠定组织基础。莱芜人民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次迸发出高涨的革命热情,先后在境内举行莲花山起义、金蚕寺起义、大英章起义。

一、莲花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9月, 中共鲁中工委派孙汉卿到莱芜, 向莱芜县委传达山东省委关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随后, 省委特派员刘居英到莱芜帮助组织抗日武装。

10月,中共莱芜县委在时方下村河滩召开县委会议,传达中央、北方局、山东省委的精神,参加会议的有秦云川、黄仲华、刘夏峰、刘木易、刘舜卿等人。会上,省委特派员刘居英传达了省委指示: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救国斗争,共产党员要带头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会议根据省委指示,研究了建立抗日武装及作好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准备工作等问题。会议决定立即进行全面发动,分片开展工作,要求共产党员起骨干带头作用,以降寇、朱胡同峪、鹁鸽楼、鲁西、三官庙、柳行沟、刘封邱等村为基点,迅速将工作全面铺开。

方下河会议后,县委成员深入各村向各级党员干部传达县委指示,南北两个区委也采取措施,及时贯彻了县委会议精神。不久,各地共产党员便深入到贫农、雇农、小学教师等人员中,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号召“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组织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共产党员毕指南,素以智谋过人而深得众人信赖,他审时度势,一面开展救亡宣传,一面给在外地隐蔽的党员一一发信,催促他们立即回莱芜参加党的工作。黄仲华、刘夏峰等人除深入各村进行宣传外,还往返于南北区委和县委之间,上传下达。刘舜卿以小学教员身份,在王家楼、高家洼、安台子一带,做了大量工作。

10月中旬以后,莱芜隐蔽在外地的党员和平津流亡学生中的民先队员相继回到家乡。他们及时与县委取得联系,在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开展救亡工作。党员王其人,在山西绛县接到毕指南的信后,立即动身返回,直接到毕指南家接受了县委分配的任务。从邹平返回的原县委委员孙启明,因在1930年前后曾任县农民协会干事长,在全县颇有声望,回县后救亡工作开展得非常赋有成效。从北平回莱的大学生、民先队员亓象岑、亓善青等人,以家庭的亲戚关系和大学生的身份,与当地的士绅名流进行广泛接触,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不少人为了对时局寻个明白,便找到他们家里。经过他们一番宣传教育,这些内心苦闷的慕名来访者,大都欢欣鼓舞地离去。

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共产党员、民先队员一段深入的宣传之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逐渐深入人心。许小洼青年杨桂芳,家庭生活优裕,并且是兼祧两支的杨门独子。他不沉溺于父母之爱,坚决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花40元大洋买了一支马枪,又从亲戚家借来一支六轮手枪,参加了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他在日后与日寇的作战中,冲锋在前,英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成为四支队为国捐躯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山东省在抗战中牺牲最早的烈士之一,时年28岁。柳行沟18岁的姑娘孙子秀,决意女扮男装参加武装起义,虽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其精神却令人感动、催人奋进,许多青年在她的鼓舞下投身到抗战洪流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县委见时机日渐成熟,便在降寇、朱胡同峪、鹁鸽楼等地设点,以党员为骨干,开始秘密地组织游击小组。到12月,游击小组已有100多人,10余队。大多数小组成立时均进行了宣誓和基本的军事训练。12月下旬,日寇占领济南、张店后,炮声已隐约可闻,气氛聚然紧张起来。游击小组抓紧分分秒秒进行演习,队伍晚上集合,夜间急训,为即将到来的残酷斗争作充分的准备。

游击小组虽然组织起来了,但却面临着枪支不足的问题。莱芜历史上经常闹土匪,地主、富农为了护家,大都拥有枪支弹药。针对这一现状,县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了枪支问题,或发动开明的地主、富农献枪,或号召参加起义的人员自己带枪,或向存枪户借枪,对那些有枪不肯出借的,就发动其子女设法把枪偷偷拿出来。利用这些办法,经多方努力,共筹集100余支枪。

1937年12月中旬,刘居英向省委作了汇报。省委指示,莱芜的抗日武装要于日军占领莱城的当天,在莲花山举行起义。

领导全省各地武装起义之余,省委也在加快由自己直接组织的武装起义步伐。1937年10月,省委由济南迁抵泰安,决定以泰安、莱芜、新泰一带党的工作为基础,在徂徕山发动起义。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泰安城。27日,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于日军占领泰城立足未稳之际,举行武装起义,并通知各县委于日军占领当地县城后即公开拉起武装,集中待命。1938年1月1日,省委率机关人员、泰安县共产党员、抗日自卫团员、平津流亡学生及当地爱国民众计160余人,齐集徂徕山大寺,誓师起义抗日,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

就在徂徕山起义胜利举行之时,日军长驱南下于1938年1月1日占领莱城。莱芜县委按省委的既定方针,通知各地参加武装起义的人员于1月2日在李条庄集合。但由于联络不畅,当天只集合了40余人、30多支枪。县委遂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于次日在莲花山田家林村再次集合。1月3日夜间,部队集合后,县委宣布正式起义。程绪润任队长,刘居英任指导员,秦云川任党支部书记兼文书。起义队伍纪律严明,虽然时值寒冬季节,天气很冷,但大家都坐在场院里用草围着身子避寒,整整一宿没有一个人进村打搅老百姓。

天亮以后,从村里走出几位老年人,看见拿着武器的战士们就作揖致礼,嘴里还念念有词。原来田家林经常闹土匪,群众显然是把起义部队当成了土匪。部队负责人向老人们讲明了部队是共产党的队伍,是组织起来抵抗日本侵略、保护老百姓的,为了不麻烦村民们,战士们才在场院里过了一夜。老人们一听都感动得哭了,他们连忙通知各家各户,把战士们接到家里,烧水、做饭热情招待。

起义部队在田家林驻扎的两天中,一方面向群众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动员群众起来抗日;另一方面对部队进行军事训练。由于部队纪律严明、爱民如子,老百姓和部队的关系日渐密切,村民们到处宣传说,田家林来了红军一个师,有10000多人,要打莱芜城,吓得莱芜城内的日伪军增哨加岗、如临大敌,扩大了我军的影响。

短暂驻扎后,部队在田家林乡亲的欢送下,到了刘家林。正在部队苦于无法同省委联系时,1月5日,省委派倪灿武等同志送信给部队,要起义队伍立即到徂徕山光华寺集合。队伍经过一夜急行军,行程100多里,于1月6日上午到达光华寺,与省委领导的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省委领导同志对莱芜莲花山起义非常满意,认为莲花山起义人多枪多、影响大,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起义。队伍被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三中队,中队长程绪润,指导员刘居英。至此,莲花山起义以胜利告终。

莲花山抗日武装起义是中共莱芜县委直接发动和领导的,是一边恢复整顿党组织,一边发动群众,以党员为骨干发动起来的。

1936年6月,莱芜县委代理书记刘夏峰被捕,并押到济南入狱。12月,省委派秦云川到莱芜做党的联络工作,恢复了汶河南、北两个区委。黄仲华任汶河南区委书记,刘舜卿任汶河北区委书记。并与130多名党员取得了联系。

七七事变后,刘夏峰获释出狱。当时县委尚未恢复,刘夏峰受省委巡视员孙汉卿委任,与秦云川共同负责莱芜抗日武装的组织发动和党的联络、恢复整顿工作。1937年9月,省委派刘居英到莱芜领导抗日活动,重组了莱芜县委,秦云川任书记,刘夏峰、黄仲华、刘子正、刘舜卿、刘木易为委员。县委的重组,为发动装起义奠定了组织基础。

莲花山起义后,大多数县委成员和党员骨干开往徂徕山,参加了四支队。其中,秦云川任四支队三中队党支部书记,刘夏峰先后任四支队二排政治员、六中队政治指导员。

来源:《莱芜印象——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