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中华好儿男鹿省三


鹿省三,原名鹿效曾,曾化名孟哲、秋阳、季芳华、张守仁等。1905年3月1日出生于莱芜区牛泉镇西牛泉村的一个中农家庭。鹿省三8岁进私塾。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每次考试各科成绩都名列榜首。他酷爱语文,三年级就能写上千字的、抒发一定思想感情的文章。鹿省三非常喜欢听英雄人物的故事,岳飞、文天祥、武松、鲁智深等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乐于帮助别人,经常约家庭贫困的同学到家中吃饭。他尤为讨厌那些仗势欺人的恶少,每逢遇到富家子弟欺负穷孩子,他总是挺身而出,扶弱抑强,打抱不平。因而,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穷家子弟。

1918年春,牛泉小学停办,鹿省三被迫辍学。1928年4月,县政府举办了小学教员训练班,鹿省三抓住这一读书学习的机会,顺利考取了该班。受训期间,他参加了进步师生组织的抵制日货、宣传放足等反帝反封建活动。在训练班里, 他还结识了一些对时局颇有见地的老师和同学,通过他们,鹿省三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开始为中国的命运前途冥思苦索。1929年初,鹿省三从训练班结业,回本村小学任教。虽身处乡村草舍,但鹿省三却“位卑未敢忘国忧”,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祖国的前途与命运。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9年秋,鹿省三考入济南正谊中学。入校后,他主动接近那些思想进步的师生,平生第一次听人谈及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以及苏区红军的活动情况。从此,党的伟大形象深深根植于他的心目中。在那些进步师生的影响下,鹿省三阅读了高尔基和鲁迅的小说,以及《唯物辩证法》等马列主义著作。通过这些书籍,他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此,他就像一团烈火,带着冲天的热情,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革命活动。经过党的进一步教育和培养,鹿省三于1930年初由张子健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鹿省三入党不久,即被选为支部成员。他以此为契机,学习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积极。由于鹿省三一身正气,活动频繁,所以向他靠拢的同学越来越多,慢慢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反动的学校当局把他视为“赤化分子”、“危险人物”。党组织为了不使他过早地暴露,即让他以家庭经济拮据为由暂时休学,并化名孟哲,到济南一家医院当临时卫生员,以便和学校党组织随时保持联系,继续领导学生运动向纵深发展。不久,医院也对他产生了怀疑,并辞退了他。

1930年夏,鹿省三返回莱芜。1931年初,国民党左派储步程担任了正谊中学校长,因他思想进步,故深得同学们的爱戴。鹿省三得知这一情况后,迫不及待地回到正谊中学,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恢复了学籍。1931年下半年,正谊中学党支部成立。10月,鹿省三担任支部书记。为扩大党的影响,鹿省三时常带领同学们晚上外出贴标语、撒传单。他们从学校一直贴到省政府门口,还把传单塞进警察岗楼。有时学校关了门,他们就在火车站候车室里过夜。

九一八事变后,鹿省三遵照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在正谊中学积极组织赴南京请愿队伍。虽然遭到了校方的阻挠与压制,但他以“要做中华好儿男”的强烈爱国热忱,争取到了大多数的同学,终于把请愿队伍组织了起来。鹿省三被推举为正谊中学学生请愿团负责人、济南市学生请愿团主席团成员、全国学联主席团成员。

1931年12月8日,经过与当局反复斗争,请愿团的同学们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到达南京后进驻中央大学。12日,他们涌向国民党中央政府请愿。但蒋介石毫无抗战诚意,只对同学们敷衍应付了一番,因而更加激怒了请愿的学生。15日,济南学生在鹿省三等人的带领下,将请愿团袖章换成示威团袖章,参加了全国学联组织的反对国民党与日本秘密谈判的示威游行。17日,当北京和上海的学生与国民党军警发生械斗时,鹿省三急中生智,打开了中央大学的体育器械库,同学们拿起标枪、铁饼、铅球、哑铃等,冲上街头支援北京和上海的学生。不料,秦淮河桥头上的爱国学生已遭到了反动当局的血腥镇压,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珍珠桥惨案。18日,当局以重兵包围了请愿团的住所,济南的学生在国民党军警的武力押解下,被强行送回济南。1932年春,由于叛徒告密,鹿省三被开除学籍,后被列入通缉名单。

鹿省三虽然被学校开除了学籍,但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依然活跃在济南、莱芜两地。他曾多次到正谊中学黄台分校,出色地完成了党分配的任务。回到莱芜,他多方探听党组织的消息。后通过民主人士亓聘如联系,终于和莱芜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刘仲莹接上了关系。在这段时间里,他起到了省委与莱芜特支联络员的作用。

1932年秋后中共莱芜县委成立时,鹿省三出席了成立大会。会后,他积极落实县委的决议,发展了10余名党员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1933年春,鹿省三担任了省委巡视员的职务。他经常到博兴、淄川、博山、益都、寿光、昌潍等地检查指导工作。博兴暴动失败后,当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他深入工人群众,联系、发展党员,很快恢复和重建了党组织。

同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连续遭到敌人的破坏,莱芜县委与上级失掉了联系。鹿省三为寻找上级党组织赶到了北平。在同学、同乡的帮助下,他以电车工人的身份作掩护,四处寻找党的关系,并通过原在正谊中学教书的赵图南找到了党的关系。11月,鹿省三在京动员了一部分进步学生,准备辗转上海到苏区。但到了上海以后,因种种原因却未能成行。  由于鹿省三长期从事革命活动,早已暴露,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34年9月,敌人探知他在家,便立刻派人前去围捕。幸亏他事先得到了消息,及时躲到亲戚家,才躲过了这一劫。1935年10月,中共莱芜县委代理书记刘伯戈叛变后,县委遭到破坏,先后有多名党员被捕入狱,鹿省三也险些落入敌网。一天,捕共队开进了牛泉,鹿省三知道后即刻离开了家。不料,出门便在胡同里碰上了捕共队,领头的问他:“鹿省三在家吗?”鹿省三沉着机智地回答:“在家,我这不刚从他家出来!”敌人一窝蜂似地拥进他的家门,折腾了一阵后,一无所获。那个领头的突然意识到在胡同里碰见的就是鹿省三,马上出门追赶,但鹿省三早已无影无踪了。

自1933年以来,由于省委连遭破坏,各地党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为了领导各地党组织开展活动,1935年冬,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到莱芜,与刘仲莹、鹿省三等人成立了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工委代行省委职责,由刘仲莹任书记,赵健民任组织部长,鹿省三任宣传部长。1936年5月,北方局派黎玉任山东省委书记,鹿省三和刘仲莹先后到济南,向黎玉汇报了省工委和莱芜县委的工作。6月,鉴于鹿省三的身份已经暴露,不宜继续留在莱芜工作,省委派他到淄博、寿光、益都等地做筹建鲁东工委的工作。为便于开展工作,省委给他配备了一辆破脚踏车。鹿省三骑着这辆车子,奔波在鲁东各地进行活动。

1937年4月,鹿省三遵照省委的指示,化名季芳华,到昌邑北部做党的联络工作。他设法找到了昌邑县委书记张智忠,研究如何恢复党的地下组织,并指导其积极发展民先队员,建立民先组织。5月,他又化名张守仁,到博山接收民先队员张敬涛等3人入党,并在6月初主持成立了中共博山特支。时值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国处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期,鹿省三在大好形势的鼓舞下,工作热情异常高涨。他先后在昌邑、潍县组织了抗战剧团、歌咏队、新文字训练班等抗日群众组织。

1937年10月底,省委宣传部长林浩到博山主持成立了中共鲁东工作委员会(辖临淄、博兴、益都、寿光等10余县),鹿省三任书记。他除抓全面工作外,侧重昌邑、潍县一带。11月,鹿省三和省委派遣搞民先工作的薛绍庚,带着发动抗日武装的重任赶到昌邑、潍县北部。他们先后在潍县北的牟家温庄、昌邑北的瓦城镇等地,连续召开秘密会议,传达中央和省委有关组织发动抗日武装的紧急指示,筹划起义事宜。12月底,鹿省三在潍县北部华疃村召开了昌(邑)潍(县)武装起义领导人会议,正式命名昌(邑)潍(县)起义部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王培汉任支队长,鹿省三任政委。会议决定于翌年1月27日在潍(县)北蔡家栏子村、昌(邑)北瓦城镇两地同时集结起义。

1938年1月26日晚,起义人员分别在各自起义地点集结,27日宣告起义。两地共约400余人,50余枪。2月中旬,鹿省三率潍(县)北起义部队到达昌(邑)北瓦城镇,与昌(邑)北起义部队汇合。3月26日,部队在昌邑北瓦城镇与从寿光转战来的第八支队胜利会师,并整编为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鹿省三兼任政委,原八支队队长马保三任指挥。整编后,七、八支队仍保留原建制和番号,分别由张鸿礼、王云生任支队长。4月2日,整编后的七、八支队对日伪重兵盘据的柳疃镇发起进攻。但由于对敌情掌握不准确,遭到了敌人的猛烈阻击,我伤亡较大,被迫撤出战斗。

柳疃战斗之后,工委召开会议研究部队如何发展的问题。当时,胶东各地尚未被日寇侵占,但国民党政府已基本垮台。工委认为,部队应开进胶东山区,与胶东游击队共同创建抗日根据地。这无疑是一正确的决策。4月4日,指挥部在龙池村召开干部会议,鹿省三代表工委传达了关于部队进驻胶东的意见,但遭到了张鸿礼等人的反对。他们主张八支队回寿光,七支队留在昌邑、潍县一带,子弟兵应留守故土,保家卫国。会议期间,张鸿礼还把不应参加会议的亲信金炎找来,让他在会上大肆攻击工委,坚持分裂活动。他们的意见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大多数同志的反对,鹿省三当即决定不再进行讨论延误时机,部队迅速东进。第二天,部队即进驻潮海、下营一带。大部队过潍河后,鹿省三留在昌邑做扫尾工作。4月7日,鹿省三不幸被分裂分子张鸿礼的亲信金炎开枪杀害。

鹿省三惨遭杀害后,部队指战员与地方民众无不悲痛万分。部队在将张、金二犯就地枪决后,为鹿省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