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红色驿站—文成书局
1933年,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国民党捕共队经常到莱芜搜捕共产党员。县委决定派王其人开设一处书笔文具店,作为县委的秘密联络点。这年秋,王其人多方筹措开办了文成书局。文成书局成立时,没有店铺,只有一个粗线褡子。王其人背着这个装满笔墨纸砚等几十斤重的褡子,不顾夏热冬寒,走村串学卖货,“以文会友”,从事联络工作。一段时间后,县委决定在鲁西村正式设立店铺,公开营业。文成书局主要承担三项工作,一是担负党组织之间的联络,二是传播革命火种,三是为县委解决国民党禁购的宣传用具。到1935年初,全县约有70多处学校与书局建立联系,团结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传播了进步思想,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一、文成书局建立前的形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斗争正在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要斗争。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党中央却未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是继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重新提出“争取中国革命在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的方针,甚至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极端错误口号。
受此“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影响,中共莱芜县委在1933年五一劳动节之际,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宣传攻势。一夜之间,把宣传我党抗日救国主张的标语、传单,贴满了莱芜县城、重要村镇,并沿泰莱公路贴到泰安县的范家镇附近。为了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造成恐慌,有的共产党员把标语、传单贴到了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门口,甚至贴到了城门哨兵的枪杆上。翌日清晨,虽然引起了国民党县政府的一片惊慌,也扩大了党的影响,但是,这种“左”倾冒险的斗争方式暴露了党组织的活动。
同时,根据省委的“左”倾冒险指示,县委也提出了掌握武器,准备武装起义的新任务。随后开始了捐款购买武器的工作。有了武器后,党的影响越来越大,地方反动势力不敢轻举妄动,起到了挞伐邪恶、保存自己的作用,方向是对的。但是,由于缺乏正确指导,出现了个别党员盲目行动,使党的活动一度处于半公开状态,暴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之下。
1933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山东省委书记张北华等被捕,省委遭到破坏。7月中旬,国民党捕共队到莱芜抓捕共产党员。当时,莱芜县委和省委的秘密联络点设在鹁鸽楼村小学,由在该校任教的窦光宇负责联系。一天,蜂崖村党支部书记亓怀忠到鹁鸽楼小学向县委汇报工作,县委的几位负责人刘仲莹、黄仲华、窦光宇正听取汇报,国民党特务带领捕共队进了学校。刘仲莹沉着机智,笑脸相迎,佯作去找村长,从容离开了学校。其余3人有的称上厕所,有的称去提水,也相继脱险。特务最后从窦光宇的抽屉里,发现了给在陈家峪小学任教的何桂开的一封未发出的信,遂到陈家峪小学逮捕了何桂开,关进莱城监狱。审查三个月,因无确凿证据,取保释放。这一事件发生后,窦光宇、亓怀忠分别躲往外地,刘仲莹、黄仲华在本地隐蔽工作。
此后,国民党加强了对鹁鸽楼村和县农会的监视,造成了我党活动不便、耳目不灵的形势。 不久,泰安中心县委很快也被破坏,莱芜县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形势非常险恶。莱芜党组织的两处活动联系点县农会和鹁鸽楼小学更显不够安全。为了保障党的联络畅通、防备敌人的再次搜捕,县委提出了灵活隐蔽的策略,决定由窦光宇、毕指南、王其人分别与大连、山西、青岛等地联系,建立立足点,同时决定由王其人负责开办一处书笔文具铺,掩护党的地下斗争。
二、文成书局的成立
王其人,原名任瑞先,莱芜凤城街道办事处孟花园村人,1910年11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13岁入高小,1928年到县石印局做工友,参加了工友联合会,积极接触进步人士。不久受刘仲莹委托,秘密印发《告全县同学书》等革命宣传品,积极投身革命思想的传播工作。其间,结识了莱芜城内的文具店老板和其他工友。石印厂撤销后,曾串学卖过莱芜县的地图,交往面比较广,有做生意的经验。1932年在县农会工作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兼任农会特支书记,对党非常忠诚。因此,刘仲莹提议由王其人承担开办书笔文具铺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委员的一致同意。
根据县委指示,王其人放弃了农会工作,到青岛建立秘密隐蔽点的同时,积极筹措准备,置办书局。在堂兄任敬先(国民党青岛市警察局警长)的资助下,他首先从青岛购进了一部分文具用品。随后,县委发动我党同志捐款,共筹集300多元,但离正式开业所需资金还远远不够。因那时卖书笔行业现金交易不多,主要是先赊欠记账,到暑假、寒假才结账收钱。为使书局尽早开业,王其人又通过私人关系,赊了一批货,开办了县委新的秘密联络点——文成书局。书局名取自王其人在县农校读书时,其师题赠的“墨醉花香动,文成剑气豪”条幅,不仅儒文高雅、不流俗套,而且蕴藏着斗争豪气,别树一帜。
文成书局成立之初,没有店铺,只有一个粗线褡子。县委委员毕指南亲书“文成书局,癸酉年制”8个大字,绣在褡子的两面。王其人就这样背着装满笔墨纸砚等几十斤重的褡子,不顾夏热冬寒,栉风沐雨,每天行程六七十华里,走村串学卖货,“以文会友”,从事联络工作。开办了一段时间后,县委认为经营书局确实是搞秘密联络工作的好形式,便决定正式设店铺,公开营业。县委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将这一营业点选在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便于我党活动、离县城30华里的鲁西镇。由县委委员孙启明、毕指南出面,租驻鲁西镇房西庚的靠大街路北的三间房子(现保存较好,是房姓先辈在清末所建。旧址占地南北长38米、宽18米,有3排计13间北瓦房,现存中间东瓦房,东西长9米、宽4米、高6米。四梁八柱结构,石基砖墙,小灰瓦屋面)作为书局的门市部。开业前,王其人等粉刷了房子,整修了门面,绘制了“文成书局”匾额和“湖笔徽墨文教用品一应俱全”边幅,房内挂有“文成当需书局助,学校方把用品销”“以文会友”对联。这样一收拾,显得清新活泼,像个书局样子。1934年2月,文成书局正式开业。为应对门市部开业的业务,县委又派共产党员曹春耕到书局帮助开展工作。王其人负责与县委、省委的联系,曹春耕负责与鲁西镇周边党的负责人联系。对外王其人是掌柜的,曹春耕是小伙计。
文成书局最初是由县委号召党员捐款开办的。后来,因赊欠过多,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王其人的父亲任向荣明白王其人干的不是一般的“买卖”,便鼎力相助,到地主家贷了300块大洋,青岛王其人的堂兄也寄来200元,帮助书局渡过了难关。新资注入后,王其人先后奔赴济南、泰安、周村、博山等城镇,与中华书局、商务印务馆等行业的买卖越做越大。
三、文成书局开展的秘密活动
文成书局作为县委的秘密联络点,县委指示书局具体做好三项工作:第一,担负县委各领导之间及县委与下级党组织的联络,并负责与泰安中心县委、省委的联系;第二,做好小学教师和学生工作,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传播革命火种,壮大革命力量;第三,利用书局购销关系,为县委解决国民党禁购的油印机、钢板、蜡纸、油墨等宣传用品。鲁西镇农历四、九逢集,到书局买书的人很多。我党同志穿杂其间,县委借此机会一方面收集他们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把县委的指示传达给下级党组织。除大集开门营业外,平时仍以走乡串学为主。为扩大活动范围,书局购买了自行车,买卖涉及到全县各个学校和主要集镇。文成书局真正起到了上承下达的作用。
不久,因为中共山东省委再次被破坏,中共济南乡师支部独立坚持开展党的工作。王其人多次以文成书局掌柜身份,奔波于泰莱、济莱之间,与上级党组织接头,在泰安省立三中与朱玉干接头,在济南与乡师的赵健民、刘莱夫接头。1934年泰安中心县委被破坏后,朱玉干不能坚持工作,到莱芜找到了党组织,要求资助路费到大连隐蔽。为尽快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刘仲莹与鹿省三决定分头外出寻找党的关系。县委通过文成书局下达通知,遂于3月16日晚,在汶河滩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确定的事项有:刘仲莹去上海找党的关系;县委书记暂由刘伯戈代理;发动党员凑钱资助朱玉干去大连。
在县委的领导下,文成书局的“买卖”紧紧依靠群众,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全县普遍展开。每到一个地方,学生和群众围拢上来后,他们就利用这个机会把城里的、国内的新闻介绍一番,讲各地学生运动和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情况,也讲听说的苏区反围剿斗争胜利的消息,群众都听得入迷,常常缠着不让走。有些学生还经常到书局找王其人、曹春耕闻听消息,彻夜畅谈,结成知己。到1935年初,全县约有70多处学校与书局建立了联系。全县10个区中,书局在6个区有活动,并团结了各区的一批中上层进步人士。他们有的后来被吸收为中共党员,有的成为我党的友好人士,积极为我党工作。
为做好青年知识分子工作,文成书局在串乡时,经常向青年知识分子推荐鲁迅的《彷徨》《呐喊》《祝福》高尔基的《母亲》等进步书籍。这些书籍价格便宜,思想内容新颖,很吸引人,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样,他们用以文会友的方式团结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抗战爆发后,受文成书局影响的大部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在我党树起的抗日大旗下,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革命队伍,并相继成为革命骨干力量。
1935年10月,莱芜县委代理书记刘伯戈与县委委员周茂森到济南国民党省党部叛变投敌,出卖了莱芜县、区委组织和党员数十人,叛徒宋鸣时随即派武装前往鲁西镇文成书局搜捕共产党员。翌年7月,叛徒李光荣、方春荣(二人先后追随刘伯戈叛党)又两次带捕共队到莱芜大搜捕,党的组织再次受到严重破坏,先后又有8名党员群众被捕,县委建立的4个分区委、县农会特支和文成书局均遭破坏,王其人(脱险后,隐蔽到山西。抗战爆发后,返回莱芜,1945年出席党的七大。解放战争时期赴东北工作。建国后,先后在中南、西北等地工作。1991年10月病逝)等被迫隐蔽,党的工作处于半停滞状态。此前,书局因贷款、赊欠等已对外欠款达500余元。此时,债主们一齐向王其人家逼来。在国民党县党部的煽动下,地方恶霸强行将王其人家的土地顶了债。会文斋老板魏洪业也趁机向国民党县政府起诉,将王其人的父亲和哥哥抓进监狱。进步民主人士亓聘如和许东藩仗义执笔,据理驳斥,以王其人在逃,被告不成立为由,迫使莱芜县司法处民事庭驳回起诉,魏洪业败诉,王其人的父兄得以释放。此后多年,王其人的父母因生活无着,长期在蒙阴一带以讨饭为生。
文成书局“以文会友”,传播了进步思想,撒下了革命种子,不仅为当时的革命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为日后莱芜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来源:《莱芜印象》——《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