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中共莱芜党组织的产生——吕家芹村党支部的建立


莱芜地处鲁中山区,战略地位显要,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人民勤劳、勇敢、淳厚朴实,素以务农为生。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农民生活非常困苦,甚而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主要靠做长工打短工维持生活。这部分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极端贫穷困苦的奴隶般的生活。当时有一首童谣唱道:“肚里饥,心里潮,东市买米西市淘。汶水河里挑担水,莲花山上打柴烧。”描绘出莱芜贫苦农民生活无着的情景。

 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统治下的莱芜兵连祸结。张宗昌主持山东军政三年期间,横征暴敛,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成倍增长的各项税捐,使许多农户破产走上绝境,莱芜境内一时田园荒废。1925年张宗昌派军队由博山进兵汶上、宁阳一带“剿匪”,路经莱芜,所到之处均被洗劫一空。名目繁多的捐税更是数不清。仅地丁各项附捐一项,1925年征收捐银59986元,1926年征收捐银114518元。莱芜到了民不聊生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外地求学、任教的知识分子,回莱探亲的军队官兵,以及到南方贩卖商品的商人,开始介绍在南方的所见所闻,有意无意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进步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在莱芜的萌芽、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5年,莱芜吕家芹村吕若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莱芜境内第一个中共党员。

吕家芹村位于莱芜城以北5公里处,紧临东芹村、沈家庄。王善河从村北流过,旧莱明路穿村而过,村南是火车站莱芜西站,交通便利。该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仅清代就涌现出吕士珍、吕应祥、吕宪秋、吕宪瑞(咸丰己未科举人,同治壬戌进士)等举人,这些举人为官期间风清气正,深受老百姓爱戴。

吕若侃,字仲陶,1886年出生于吕家芹村一个富裕的家庭,家有上百亩土地。他幼时读过私塾,颇懂文墨,高小毕业后考取曲阜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后,吕若侃开始接触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进步书刊,思想日趋革命,进而逐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积极传播共产主义的革命道理。1925年,经徐州来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4年,共产党员人数很少,吕若侃一直单独与党组织保持秘密接触,并积极开展革命工作。为了给党组织筹集经费,他卖掉土地60多亩(那时是大亩,相当于现在200多亩地),用毛驴驮着银钱送往泰安、曲阜。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他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更没有把这笔钱的真实用途说出去,因为家里财产大部分都卖了,这也导致他一家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四处奔波乞讨。当时村民不知内情,传言“吕若侃入了净产道”。

1925年2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8月,派共产党员马守愚到泰安地区开展泰安及周边地区党的建设工作。1926年春,马守愚、于赞之、王仲修等4人一起,建立了中共泰安支部(亦称泰安苏维埃),决定向周边地区延伸,在工人、农民、学生中开展宣传活动,发展党团员、工会会员和农会会员,建立党的组织。不久,马守愚到莱芜发展农会会员,建立党的农会组织。

在发展农会会员的过程中,马守愚得知吕若侃是共产党员,便与其接上了组织关系,把工作重点东移,在莱芜吕家芹村一带,发展农会会员,建立了农会组织。委任吕若侃为莱芜农会负责人,并以发展农会名义,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在莱芜有了落脚点后,马守愚等人便将泰安苏维埃改建为泰莱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赞之任执行书记,王仲修任组织委员,秦少祥任宣传委员。

1926年夏,在泰莱苏维埃领导下,马守愚与吕若侃决定在莱芜正式建立党组织。他们先后介绍河北村的魏春舫、在吕若侃家扛活的吕效之和吕家芹村的吕敬宝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秘密建立了莱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吕家芹村支部,吕若侃任支部书记。

吕家芹村党支部建立后,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始以发展农会会员的名义,在周边地区秘密发展党员。根据分工,吕若侃负责雪野、口镇,吕敬宝负责西关,吕效之负责孝义。经过发展,相继在雪野、口镇、孝义、林马庄、高上坡、莱城西关等地秘密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小组。雪野支部由王佃芳负责,孝义支部由狄立安负责,西关支部由纪正甲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