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莱芜年味 | 源自莱芜的“高端定制”,寓意吉祥,被誉为“穿在身上的非遗”!
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儿也愈发浓了。在儿时的记忆中,过新年,穿新衣,一直是过年的一件大事,寓意着辞旧迎新,以崭新的面貌进入新的一年。
在莱芜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一项被誉为“穿在身上的非遗”,它就是莱芜东大传统服饰制作技艺。
华夏古国,因服饰之美而谓之“华”,因礼仪之盛而谓之“夏”。五千年文明承载着大道之行、冠盖天下的大同理想,凝结着衣带传承、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成为中华服饰文化的永久记忆。
莱芜地区的吉服因年龄、身份、场合等不同,分为平安吉服、福寿吉服、婚嫁吉服、年节吉服等。其中,以祈福纳祥为表现形式的吉服制作技艺至今在鲁中莱芜源远流长、保存完好。吉服制作最负盛名的当属莱芜区鲁西村的时氏吉服一家。
▲图源:新莱芜
鲁西村地处泰莱肥宁平原核心地带,自古以来号称“城西第一村”,这里是孔子观季札葬子之礼和齐鲁夹谷会盟的地方,更是鲁中地区重要的民间大集所在地。长年累月的商业传统,持续激发着这里的手工技艺世代相守、经年不衰。
东大吉服由创始人时明桂于1896年创办,迄今已有125年的发展历史。时明桂幼时随家中长辈南下,拜师于江南织造局著名织工李明峥门下,他潜心好学,将北方女红与江南技艺汇于一身。由此开始,时氏吉服的手工服饰制作技艺日臻成熟,并成为世代相承的家传技艺。
▲东大吉服及其周边产品 || 图源:齐鲁晚报
第二代传承人时向兰于1926年在丈夫李希胜的协助下,在鲁西镇成立了东大吉服手工工坊。李希胜是鲁西一带有名的砖木雕刻木匠,在造型、纹样、色质等各个方面身怀绝技,心灵手巧的时向兰从丈夫那里获得吉服制作的灵感,经过数代传承,成就了吉服千针万线、惟妙惟肖、生动鲜明的独特风格。
▲东大吉服
第三代传承人李宪芬在继承家族技艺的基础上,研究出“挑拉提引”针法,把千丝万缕的美好祝愿,化作尽在不言的服饰表达,同时也逐渐丰富了吉服的类别。
▲图源:齐鲁晚报
第四代传承人孟玲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修毕业后,立志于祖传手工的继承和发扬,于1997年在莱芜创办了东大制衣,在老家开设工厂,成立传统服饰研习所,并走上高端定制之路,一人一版,量体裁衣,让每一件衣服都有独特的风格。
▲第四代传承人孟玲
如今的东大吉服,衍生出了众多文化产品,如手工绣花鞋垫、荷包、斗篷、虎头鞋帽等,以适应客户的新需求。同时,也紧跟互联网潮流,利用视频、直播等方式,将传统服饰及制作过程端到线上,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莱芜东大传统服饰制作技艺,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
▲东大吉服
一件吉服,白道女红。东大吉服以“福、禄、寿、喜”为寓意,取“贴、绣、割、镂”技法,细节精雕细琢,绣花元素丰富,不仅考究,又合乎礼法,是值得世代传承的百年吉服。
在一代代传承人的穿针引线中,如今,东大百年吉服品牌应运而生,东大吉服及周边设计作品逐渐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情感好物,被誉为“穿在身上的非遗”。2021年,莱芜东大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