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莱芜融媒特别策划【希望的田野】——“五图振兴” 水墨丹青

发布时间:Jul 2, 2024 | 作者:文旅动态


  20余顶金字塔与印第安白色帐篷点缀在青青草地间,放眼望去,仿佛置身原始部落,远山也在雾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秘。伴随着烤肉发出的滋滋声响,吹着山间清凉的微风,与朋友们喝着清茶,畅聊人生,当真惬意无限……这个夏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雪野街道王老村的云野星辰乡村野奢营地。

  云野星辰乡村野奢营地项目是山乡集团与王老村合作,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探索和尝试。营地水电、通信、应急设施齐全,夏秋旺季每天接待游客1000人左右,成为单位团建、亲朋聚会、草坪婚礼、高端宴请、亲子活动的“网红”打卡地。

很难想象,风景如画的王老村,以前是出了名的穷山村。改革开放初期,王老村地处大山深处,出行不便,粮食短缺。迈入新时代,王老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与山乡集团开展战略合作,进行整体开发,建成乡村振兴学院、天上的街市、民宿、露营地等20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现代新农村。知识与美食、文化与自然、风景与风情、民宿与乡居在这里交汇,为传统乡村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

王老村的蝶变,得益于“雪野三乡·和美画廊”示范片区建设。作为莱芜区全域谋划、连片打造,奋力谱写“五图振兴”新画卷的一个缩影,该片区系统谋划山清水秀的山乡休闲画廊、湖光山色的水乡度假画廊和齐风古韵的原乡体验画廊三大板块。其中,山乡休闲画廊整合沿途21个村的旅游资源,将农田水利、暖阳炊烟、林果经济有效串联,建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现代田园。

  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的莱芜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如何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莱芜实践”?

  莱芜区以“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为抓手,全域谋划、连片打造,系统推进“五个振兴”,初步形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五图振兴”新画卷。

  东部“以药兴农”图——

  聚力打造百亿级中药制剂及配方颗粒产业集群,引进飞龙、华涛等中医药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山地丘陵地区建立白花丹参、黄芩、黄精、杜仲等3万多亩药材直供基地,1.3万户群众直接受益,中药材种养植、加工成为群众增收新途径。

  西部“姜蒜飘香”图——

  莱芜是“中国生姜之乡”,生姜种植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生姜种植面积7.7万亩、大蒜11.6万亩,龙头企业达到80家、加工能力200多万吨,开发“食药卫健”系列产品200余种,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姜制品占全国出口量的70%、连续15年全国第一,莱芜姜既“保健康”又“富老乡”。

  南部“红色记忆”图——

  莱芜作为革命老区,拥有山东省工委旧址、莱芜战役纪念馆、汪洋台等150多处红色遗址。发挥红色资源集聚优势,打造“信仰如山、浴血前行”等5条红色线路,辐射带动20家A级景区和全区1/5的村居,实现了以红带绿、以绿映红、深度融合。

  中部“城乡共融”图——

  坚持城市有机更新与重工产业新城、鲁中国际生物谷等统筹谋划、一体建设,东西向发挥鲁中大街中轴联动作用、带动西部新城,南北向重点实施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加速产城融合、推动跨河发展,50个农村变社区,5.8万农民进厂务工、进城创业,提升城镇化率6个百分点、达到70%,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

  北部“山水田园”图——

  依托“五山两水一湖一池”自然禀赋,引进山东文旅、中科北斗、科百农业、诺百特生物等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跨村联建、村企结对、以强带弱,共同建设泉韵乡居、和美乡村。在山乡,以通天河为轴,串联房干、富家庄等21个村,布局康养旅居、民宿露营等业态,形成“望得见山”的休闲画廊。在水乡,以雪野湖为核,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形成“看得见水”的度假画廊。在原乡,以齐长城、古村落为特色,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形成“记得住乡愁”的体验画廊。

  下一步,莱芜区将持续深化“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坚持党建引领、改革赋能、治理提效,以示范片区为带动,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全域提升,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谱写好莱芜乡村振兴新篇章。

(莱芜融媒记者:孔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