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济南日报》头版头条聚焦莱芜区乡村振兴!筑梦乡村 处处都是“希望的田野”

发布时间:Jun 17, 2024 | 作者:文旅动态


6月15日,《济南日报》头版头条以题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莱芜大地徐徐展开——筑梦乡村 处处都是“希望的田野”》聚焦莱芜区。这是近年来莱芜区致力于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莱芜区坚持以片区思维统筹谋划,连点成片、扶弱培强、化散为聚,探索推进独具特色的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莱芜实践。

11111.jpg

  仲夏,雪野湖烟波浩渺,景色迷人。

  蜿蜒起伏的环湖路一侧,中科北斗数字农业莱芜示范基地,一幅繁忙的建设现场映入眼帘。这个总投资3亿元的农业科技项目,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个集科研、生态、研学、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这仅是近年来莱芜区致力于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莱芜区坚持以片区思维统筹谋划,连点成片、扶弱培强、化散为聚,探索推进独具特色的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莱芜实践。

  顶格推进“片区化”思维

  集聚乡村振兴“新引擎”

  莱芜区始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顶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工作思路上,坚持全域谋划、连片打造,推进乡村振兴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五图振兴”莱芜新画卷——东部“以药兴农”图、西部“姜蒜飘香”图、南部“红色记忆”图、北部“山水田园”图、中部“城乡共融”图。

  在推进模式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和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和美姜山”“和美和庄”“雪野三乡”3个示范片区,一体推进45个村集中打造、连片提升。依托齐长城开发“一线五村”文旅综合体项目和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6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3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1个齐鲁样板村。

  在目标任务上,扎实推动农业兴旺发达、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口镇街道太平村发展土地股份型合作社,建立起“地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增收模式,合作社成员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共富模式,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家、家庭农场838家,带动区内85%以上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特色产业”赋能

  探索产业“全链条”升级

  风清气爽,草木葱茏。牛泉镇庞家庄村的千亩山楂树已经结出了青青的小果。在这个仅有300余户的小山村里,却有着全国最大的山楂加工集散地——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

  产业振兴,无“特”不兴。

  莱芜区立足资源禀赋,探索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聚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条。依托“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农特产品优势,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强龙头、兴业态,积极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转型。

  “一村一策”“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道路上,莱芜越走越顺畅。“莱芜花椒”“莱芜鸡腿葱”“莱芜黑猪”……一个个被打上浓郁地方标签“莱”字号的特色产品相继脱颖而出。2023年,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收132.71亿元、农产品出口完成59.6亿元。

  “全要素”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提速

  乡村振兴,生态是底色。

  荒岭薄地种上“摇钱树”,民房老屋变身“农家乐”……今天的王老村,一改往日的贫穷、破烂,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一个有“颜值”、有“气质”的宜居宜业和美新农村。

  王老村的华丽蝶变,得益于莱芜区深入推进泉韵乡居示范片区创建。近年来,莱芜区在雪野街道、和庄镇启动实施泉韵乡居示范片区创建,推进乡村产业连片发展、文化资源连片开发、人居环境连片整治、组织建设连片提升,打造省会乡村振兴集中示范区。

  激发组织活力,发挥人才优势,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助推乡村振兴越走越稳。

  近年来,莱芜区着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的基层干部队伍。高质量完成“两委”换届,116名在外创业人员回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坚持多层次“引才”,多渠道“留才”,全方位“育才”。新选派第一书记316名,选聘乡村振兴工作专员893人、村级发展顾问1331名,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