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济南日报点赞莱芜区小剧小戏

发布时间:Nov 8, 2023 | 作者:文旅动态


11月7日济南日报刊文《“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小戏小剧唱响文旅融合大戏》,对济南市小剧小戏进行了深度报道,其中多次提及莱芜区,全文如下:

  近年来,我市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城市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题材,发动基层文艺队伍,创作、排演了一批“小戏小剧”。这些小戏小剧“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走进乡村广场、田间地头、景区景点,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登上文旅融合“大舞台”,为乡村振兴赋能增彩。

  11月10日,济南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巡演暨乡村文化艺术节文化展演活动将拉开帷幕。活动将采取示范巡演、互动巡演、专题巡演等方式,集中展示我市群众性小戏小剧优秀作品、新创文艺作品及国家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选演出节目。这是对我市近年来小戏小剧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什么是“小戏小剧”?小戏小剧对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哪些意义?如何让小戏小剧真正“活”起来,惠及更多群众?

  集中阐释人文和自然资源中所承载的家国情怀、革命情怀、人文情怀

  小戏小剧,其实就是演出时间较短的小型戏曲、戏剧,具有容量小、篇幅短、节奏快的特点。自2022年9月份以来,按照省文旅厅统一部署安排,我市立足突出群众主体地位,采取“为群众送小戏小剧”和“群众演给群众看”的模式,积极发动各县区广泛组织开展了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演出和擂台比赛活动,积极营造了“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的浓厚氛围,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剧本,作为一剧之本,是一切文艺作品创作的重要基石。我市各个区县的小戏小剧创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导向,充分发挥各地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立足地域特色,深度挖掘、高度凝练,集中阐释人文和自然资源中所承载的家国情怀、革命情怀、人文情怀。

  清照文化作为章丘区的文化名片,一向是章丘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今年章丘区文化馆全新编排的清照词韵舞台剧《寻梦漱玉》融合演唱、舞蹈、古筝演奏、诵读、情境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李清照多彩的人生故事与瑰丽的诗词文化。章丘区以“清照文化”作为素材的作品还有原创诗词情景朗诵《清照吟》、情景小剧《遇见李清照》等。

  商河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小戏小剧创编过程中始终有一种“乡味”情结,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鼓舞青春》《夫妻秧歌》均融入了非遗元素——鼓子秧歌,同时均由商河本土文艺爱好者演出,采用商河方言演绎商河本土故事,提高了本土观众对小戏小剧的关注度和喜爱度,充分发挥了地域特色文化优势。

  莱芜梆子历史剧《三破手指(血乳)》,讲述的是1947年莱芜战役前夕,当地群众掩护共产党员及婴儿的军民鱼水之情。莱芜梆子独幕戏剧《天门关》,讲述的是1940年前后,共产党员到香山独路村一带,在当地群众的巧妙配合下,开辟革命根据地,宣传革命道理,秘密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的故事。

  济南市文旅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吴波介绍:“济南市文旅局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了全市群众性小戏小剧作品创演征集,积极发动各级文化馆创编人员,结合时代特色、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剧本创作。同时,引导各县区组织发动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群众爱好者等基层创作骨干,以黄河文化、当地特色文化、乡村振兴、红色题材、群众身边好人好事道德模范事迹等为自编自排自演,着力创作群众喜爱的小戏小剧。”

  同时,我市还依托市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新创作品骨干培训活动,邀请国家一级导演杨琨,同基层戏剧创作骨干进行现场座谈交流,为来自各区县文化馆从业人员和基层创作骨干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戏剧创作的思路和方向,并围绕剧本构思的合理性、创作和表演等细节方面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答疑解惑。

  坚持广大群众作为主角的导向,把创作演出延展到田间地头

  8月18日至25日,莱芜区群众文艺暨小戏小剧展演在该区文化广场精彩上演。展演活动汇集了莱芜梆子、吕剧等传统戏曲以及歌曲、舞蹈、器乐、走秀等不同艺术形式。莱芜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群众文艺暨小戏小剧展演,我们公开选拔优秀表演团队,搭建公益文化活动平台,就是要把舞台让给群众、把镜头对准群众。参加此次展演的队伍,既有社会文艺团体、艺术教育机构,也有民间表演团队。通过这种形式,让基层文化活动接地气、聚人气。”

  小戏小剧一个重要特点是“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作品坚持广大群众作为主角的导向,把创作演出延展到田间地头,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拓宽创作视角,汲取创作营养,寓情于理,寓教于乐,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与智慧。

  《黄河奇遇》是天桥区文化馆与天桥区桑梓小学合作的一部小戏小剧,该剧从小学生的生活故事出发,结合当地柳世珍在桑梓店建学校的历史故事,探讨教育对人发展的意义。

  商河县2023年新创小戏小剧作品《娘,咱回家》《王大娘取钱》以群众身边事为切入点,凸显现实生活里的问题矛盾,将多味情感、人生百态融入到作品之中,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达成共情。另外,通过小戏小剧的宣传与引导,积极发挥寓教于乐教育作用,纠正陈规陋习,用农村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促和谐、树新风。

  章丘区文化馆副馆长张帅介绍,他们发布了“清照有约”演员请就位招募令,招募了一批群众演员,馆里的业务骨干对群众演员进行辅导训练,排演了《遇见李清照》,真正做到了“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今年暑期,馆里还招募了一批“小戏骨”排练革命题材作品《辛锐》,三位专业老师给孩子们授课,带领孩子们去了辛锐展览馆实地参观学习,并组织了汇报演出。“小戏骨”演员们从最初的胆怯和无所适从,到后来在舞台上的演出自如,孩子们受到很大教益。

  吴波介绍,章丘区面向社会组织成立了章丘区文化馆群众性小戏小剧训练营,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小戏小剧创作演出,组建了小戏小剧后备演出团队。天桥区在广泛征集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发动中小学,通过课后服务形式,引进优质文化艺术资源,推出“小戏小剧”课本剧,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商河县鼓励庄户剧团、城区优秀活动站点登上“大家演”舞台,台下是农民、普通职工,台上是本土“农民艺术家”创演编排百姓身边事。莱芜区结合“一村一戏”组织开展全区业余剧团评选活动,通过现场表演,评选出优秀剧目、优秀团队,参与到全区的小戏小剧展演工作中。

  唱响文旅融合“大戏”,为乡村振兴赋能增彩

  在进一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我市还以“小戏小剧”为切入点,搭建更大舞台,唱响文旅融合“大戏”,为乡村振兴赋能增彩。

  催人泪下的《孟姜女哭长城》、感人至深的《白蛇传》、贴近现代生活的《邻里之间》……9月29日上午,在千佛山景区,历下区“小戏小剧进景区”活动在这里举行。历下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将小戏小剧引入景区,不仅增加了景区的看点,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赏,还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为景区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沉浸式情景小剧《遇见李清照》在百脉泉公园也就是现在的明水古城成功首演。一步一景、一幕一情,打破了传统演出方式。观众可以直观感受清丽婉约、豪迈飘逸一代词宗李清照词作之美,一经推出便成为演艺新亮点。沉浸式演出让游客近距离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代入感十足,观感极佳,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沉浸式情景剧《时刻准备着》在商河县烈士陵园进行实景录制,把红色文化用生动活化的方式进行展现,创新融合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新模式,拓展文化服务空间,扩大沉浸式体验活动领域。

  从剧场到乡村广场,再到田间地头,小戏小剧有着独特的优势:体量小,演员三五人就能成一台戏;形式新,身边人演身边事;内容丰富,歌舞、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均可。小戏小剧题材既有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又有移风易俗、红色故事,充分展示了群众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为群众提供了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满足了基层群众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振兴为精神支撑,筑牢乡村振兴发展之基。

  以济阳鼓子秧歌为素材,济阳区创作了情景剧《情怀》;平阴县则根据当地非遗项目王皮戏和渔鼓,分别创作了《好亲家》《祖国颂》等。小戏小剧的创作激活非遗等农村资源,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时,通过小戏小剧工作的开展,为乡村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章丘招募创演人才组建了一支小戏小剧人才队伍。商河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挖掘吸收文艺创作爱好者,每年举办基层群众文艺创作培训班,并聘请专业辅导老师深入基层一线,对庄户剧团进行业务辅导,指导小戏小剧作品创作排演。系列举措加强了基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了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

  吴波介绍,下一步市文旅局将立足文化惠民,聚焦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指导各区县结合“乡村四季村晚”、冬春文化惠民季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小戏小剧互动巡演、专题巡演等各类活动,最大限度惠及广大群众,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源:济南日报